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江村一老头的茅草屋

无事且从闲处乐,有书时向静中观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正风学院等三则  

2015-04-07 21:47:17|  分类: 读书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

正风学院

最近翻阅《中华读书报》,有书画家、词人江蔚云先生遗作《我在正风学院中文系读书的经历》一文。“正风学院”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?

经查考相关资料,正风学院其实就是正风文学院,系民国时期上海滩专研中国文学的最高学府,校董为国民政府元老吴稚晖。其前身上海正风中学创办于1926年,1928年改为正风文科大学,1929年改名正风文学院,院长王蕴章。王蕴章(1885-1942),字莼农,号西神,江苏无锡人,十六岁中举,后应聘于上海商务印书馆,曾参与编刊首版《辞源》;他还是南社成员。1938年起正风文学院由蒋维乔任院长,1940年改名诚明文学院。1951年,诚明文学院、上海法学院等6所私立高等院校合并成立私立上海学院。1952年院系调整时,上海学院有关系科分别并入复旦大学等高校。

江文中提到,正风文学院聘请的教授有胡朴安、胡寄尘兄弟,朱香晚、姚明辉、钱基博、吕思勉、潘兰史、陈祖壬、陈彦通(即散原老人四子、陈寅恪之弟陈方恪)、孙公达(孙诒让之孙)等名家,章太炎、陈石遗也讲过学。可见学院文史方面的实力是比较深厚的,在当年的上海也许是首屈一指吧。

 

《鸡鸣》

《中华读书报》也有文章说及对《诗经·鸡鸣》篇的不同理解。《鸡鸣》是《诗经》中非常有特色的一篇,全诗以一对男女的对话写成,在各种英译本中,英国汉学家魏理的翻译最清晰地体现了这一特点:
  The Lady:The cock has crowed;it is full daylight.
  The Lover:It was not the cock that crowed; it was the buzzing of those green flies.
  The Lady:The eastern sky glows;it is broad daylight.
  The Lover:That is not the glow of dawn,but the rising moon’s light.  The gnats fly drowsily;it would be sweet to share adream with you.
  The Lady: Quick! Go home!   Lest I have cause to hate you! 
        为了清晰地表明说话者是谁,魏理在译文中特别标注了The Lady和The Lover,这在原诗中是没有的。根据魏理的翻译,可以把原诗做如下的标点:
  “鸡既鸣矣,朝既盈矣。”“匪鸡则鸣,苍蝇之声。”
  “东方明矣,朝既昌矣。”“匪东方则明,月出之光。
  “虫飞薨薨,甘与子同梦。”“会且归矣,无庶予子憎。”
        男女两人对话的内容很简单,但写得饶有风味。女子催促男子起床,而男子找借口赖床说:女子听错了,不是鸡叫,是苍蝇之声;也看错了,不是天亮,是月出之光。从魏理的翻译来看,两人显然是一对情人,除了The Lover这个称谓,最后一句中的Quick! Go home!(快!回家去!)也证明他们不是夫妻,否则还要回什么家呢?
        其他英译本,最大的不同在于“朝既盈矣”“朝既昌矣”的翻译,都把“朝”理解为朝廷、朝堂(court),而不是早晨、晨光(daylight)。相应的,“会且归矣”也不再是Quick! Go home! 而是The assembly will presently return home(会朝人士将回来)。这样的翻译使男子的身份十分明确,他是朝廷命官,而催促他赶紧上朝的乃是他的贤妻,两人的对话不再是幽会的情人之间的戏谑,而是具有了比较严肃的内容。

在近代以前,人们没有体认到该诗的对话性质,认为始终是女子在说话,男子沉默无语,只有诗歌作者介入其中,起解说作用。也就是说,《鸡鸣》首次两章上两句为夫人之言,下两句是诗人对夫人话语的评判,卒章皆为夫人之辞。这样的理解当然并非完全没有道理,但是,除非夫人的耳朵有毛病,或者古代的苍蝇是别样的品种,否则蝇声与鸡鸣并不难区分,无须诗人跳出来郑重其事地予以纠正。  

 

young woman

在同一期《中华读书报》上,还见到一则逸闻。

1992年10月19日,新一届领导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,简介了各位常委,尤其是新晋常委。江指着胡说:“这是一位年轻人,今年49岁。”担任现场翻译的是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副处长马雪松,一个久经沙场的“老手”。不知咋的,他将“年轻人”胡翻成了“young woman”,常委们和在场的中外记者都大笑。江面带笑容地纠正了误译。但是,在重新翻译时,马雪松又将“young man(男)”翻成了“young woman(女)”。一个翻译,吃了豹子胆?后来,他说:“当时我并没有看清胡XX长啥模样,神差鬼使,隐隐约约把胡当成了当时的全国青联主席刘XX!”马雪松的失误活跃了见面会的气氛,平添一点小小的花絮。当天在央视的各档新闻中均未删除这一镜头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431)| 评论(13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